2023年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典型項目成果簡介
項目名稱:基于“互聯網+教育”下的高校體育教學平台數字化建設研究
單位名稱:2003网站太阳集团
項目主持人:陳志淩
團隊成員:賀仕剛、任麗麗、李程秀、莫蘭加
一、項目研究背景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戰略,旨在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各個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态。當前教育也應緊随“互聯網+”戰略,創造教育系統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新生态。互聯網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産物,網絡模式教學運用于教育也是時代的需要。近年來,随着“互聯網+教育”迅速發展,現代化教學手段逐漸普及,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段受到巨大沖擊,将現代化教學手段合理運用于體育教學中成為必然的趨勢。為此,如何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成為了當前全球教育改革面臨的共同問題,也是當前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中必須解決的重要議題。
數字化體育教學是指師生在數字化環境下,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等數字技術,對體育知識和内容進行數字化處理,用于體育教學實踐中,如健美操、網球3D數字模拟教學等,是信息技術與高校體育課程整合的實踐過程。因此,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加快高校體育教學數字化平台建設,設計符合和适應大學生學習習慣的優質數字化體育資源,以滿足其個性化體育學習需求,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1)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來組織教學,發揮現代體育教學的優勢,挖掘其無限潛力,彌補傳統體育教學的不足,補償其技術缺陷,使兩者取長補短,相互作用,共同促進體育創新教育發展;
(2)可以為教育欠發達和資源匮乏地區的師生提供共享教學資源;
(3)運用互聯網思維審視高校體育數字化教育資源這一“産品”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提出改進對策,使其更加适合資源使用者的需求,在有效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為增強高校體育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應用效果提供參考。
二、研究目标、任務和主要思路
(一)研究目标
總目标:基于“互聯網+教育”環境下建設數字化體育教學資源平台,把豐富的數字化信息資源提供給師生共享,同時加人交互性功能和網絡功能,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講授模式,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與環境,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分目标:(1)制定優質數字化體育平台和資源的建設原則、框架和内容等,從而有利于去教師開展體育教學,方便廣大學生的自主學練,提升信息化教學效果。(2)科學篩選優質教育資源的,特别是要選擇與互聯網技術結合緊密,且深受學生喜愛的新型體育項目和課程,增強體育教學數字化程度和廣度。
(二)研究任務
總體任務:解決傳統教學中教學資源不足,特别是學生體育學習需求難以滿足,以及課後的互動問題;解決利用互聯網解決傳統教學中時空受限等問題。
分任務:(1)厘清“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體育教學的數字化建設的意義及作用,從而重視體育教學數字化平台建設的内涵及其功能。(2)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與思維,創新體育教學方式和方法,尤其是體育教學資源和設施,研發具有更多實用性的體育創新産品,激發學生體育興趣和愛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體育需求。
(三)研究思路
第一階段:2018年10月--2019年4月,主要是進行基礎理論研究。重點是探尋項目研究的邏輯起點,以及研究主體的相關理論與動态,為課題的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階段:2019年5月--2020年2月,主要是進行實地調研。重點是掌握數字化體育教學平台的運行狀況以及存在問題,了解師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對數字化體育教學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程度,包括滿意度、使用率及訴求等,為後期理論成果研究以及數字化體育教學的設計提供支撐。
第三階段:2020年3月--2020年5月,主要是數字化教學設計與應用,以及相關成果的發表,包括學術論文、專利等。重點是根據前期研究以及學校現有數字平台,選擇優質的體育教學資源,建立數字化體育教學設計,并在後期教學中投入使用。
第四階段:2020年6月--2020年7月,主要是形成研究報告。基于前提的學術論文以及相關數據和理論,形成較系統的研究報告,供相關部門參考。
三、主要工作舉措
(1)在理論研究方面的探索:首先探讨了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體育教學數字化平台建設的意義和作用,以及如何應用當前“互聯網+”技術和理念。其次,探讨了體育教學數字化建設的内涵、内容、方法和條件等,為後期體育教學數字化推廣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最後,根據理論研究和實地調研情況,發表了學術論文,并設計了相關教學器材,申報了2項發明專利。
(2)在改革實踐方面的探索: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大膽實施于體育教學實踐工作中,把體育教學數字化平台分批次應用到教學授課中。首先,選擇2個實驗班,通過前期的宣傳和講解,使學生了解體育教學數字化平台的特點、内容及其優勢,掌握使用和操作方法和技巧。其次,通過前期實驗班級體育教學數字化平台情況反饋以及評價,進行不斷調整和優化,然後擴大教學使用範圍,每學期增加至100個班級,并聯合課題組和任課教師跟蹤監控,保證體育教學效果。最後,
構建的理論和思路,為實踐提供重要參考。其次,發表了4篇學術論文,其中一篇論文獲得了學術論文交流會一等獎。最後,申報成功2項發明專利,目前仍了4項專利在積極申報中。
(3)校内外應用和推廣情況:本項目是探讨“互聯網+”技術下如何推動數字化體育教學發展,如何把“互聯網+”技術和傳統體育教學結合起來,把“互聯網+”資源充分服務于體育教學。這一思路也正好符合疫情期間線上教學要求,因此在整個線上教學期間,在本校積極推廣,包括居家體育鍛煉指南、線上教學等,受了學生和同行的高度評價。
四、取得的工作成效
本項目是探讨“互聯網+”技術下如何推動數字化體育教學發展,如何把“互聯網+”技術和傳統體育教學結合起來,把“互聯網+”資源充分服務于體育教學。這一思路也正好符合疫情期間線上教學要求,因此在整個線上教學期間,在本校積極推廣,包括居家體育鍛煉指南設計、線上教學應用等,受了學生和同行的高度評價。項目至開展以來,本項目成員積極投入到教學改革與創新中來,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1)在理論創新方面:圍繞本項目的研究已經發表論文4篇:其中國外期刊2篇,國内省級刊物2篇,學術論文獲獎1篇。理論方面創新主要是分析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體育教學如何應對這一趨勢,以及體育教學數字化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清晰地認識加強高校體育教學數字化平台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感,為後期創新數字化體育教學模式、方式、設施等提供理論支撐。
(2)在實踐創新方面:圍繞本項目已經申請了6項發明專利,主要是應用到大學體育乒乓球教學過程中,并且目前還有2項相關專利正在申請中。這些實踐成果的創新,将進一步提升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更好地滿足學生體育多樣化需求。同時,為後期數字化體育教學平台的設計和應用奠定實踐成果基礎。
(3)在社會影響力方面:通過宣傳數字化體育教學平台,推廣教學模式使用實踐,同時積極參加學術交流,如參加全國學生體育科學大會、湖南省高校體育科學大會等,并獲得一等獎2項,從而進一步提升社會影響力,為數字化體育教學平台使用和實踐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契機。
五、特色和創新點
項目特色:以往體育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數字化教學成為一個難題,同時數字化過程中如何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也面臨很多技術和思想上的束縛,尤其是理念上的接納和吸收。本項目正是基于上述的考量,借助于“互聯網+教育”的契機,充分考慮到體育教學特點,以及互聯網的優勢,創新性地提出了要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加強體育教學數字化建設的步伐,要加強教師的“互聯網+”理念教育和宣傳,使廣大教師要接納、掌握其基本理念、技術和技巧,進而融入到體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和改革數字化體育教學方式、模式和方法,使高校體育教學數字化運用更廣泛更高效。因此,在理論研究上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同時,本項目還創造性地設計了實用專利,為數字化體育教學的推廣提供了支持。
社會影響:首先,積極發表學術論文,包括國外EI論文2篇、中文論文2篇,豐富了數字化體育教學的研究和探讨。其次,申報了2項發明專利,為體育教學改革與創新,以及創建體育教學數字化平台提供了技術支撐。尤其是為如果創新數字化體育數字方法、方式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數字化體育教學平台建設并不是直接照搬傳統教學,把傳統教學投射到互聯網屏幕上,而是要把優質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方法、内容、設備和設施共享于師生,使教學更便捷,學習更高效,高校體育教學工作更順暢。
課題組
2023.9.26
本課題獲得主要的成果展示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