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推薦成果名稱 |
成果 完成人姓名 |
成果主要完成單位 |
獲獎等級 |
備注 |
1 |
核工程類人才培養“三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肖德濤、王振華、 于濤、周劍良、 程品晶、湯淩志、 李小華、 趙越 、趙桂芝、邱小平、 趙修良、屈國普 |
核科學技術學院 |
一等獎 |
|
2 |
核特色礦物加工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胡凱光、譚凱旋、 王清良、史文革、 胡鄂明、 李會娟 |
核資源工程學院 |
一等獎 |
|
3 |
融入計算思維訓練的軟件工程職業團隊式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陽小華、劉志明、李萌、劉立、歐陽純萍、劉傑、餘穎、楚燕婷、徐卓然、蔣輝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一等獎 |
|
4 |
設計藝術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 |
廖建軍、李晟、周芬芬、明蘭、姚奇志 |
設計與藝術學院 |
一等獎 |
|
5 |
基于信息技術與化學及制藥學科有效整合的教師“三維能力結構”模型研究 |
聶長明、廖力夫、鄧健、肖錫林、肖新榮 |
化學化工學院 |
一等獎 |
|
6 |
基于能力培養視角的大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
廖茂新、歐陽自根、廖新元、廖基定、朱惠延、王會蘭、劉冬元、蔡秋娥 |
數理學院 |
一等獎 |
|
7 |
《标準》引領、醫教協同——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探索與實踐 |
文格波、姜志勝、田英、唐志晗、張新華 |
醫學院、臨床學院 |
一等獎 |
|
8 |
構建病原生物學數字化多元教學模式培養創新型醫學人才 |
吳移謀、劉彥、李忠玉、廖力、趙飛駿、鄒菊、陸春雪、周洲 |
醫學院 |
一等獎 |
|
9 |
基于協同創新平台的藥學專業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 |
塗劍、雷小勇、謝志忠、鄭興、賀冬秀 |
藥學與生物科學學院 |
一等獎 |
|
10 |
創新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及保障體系研究與實踐 |
讓蔚清、龍鼎新、王永生、李樂、曾懷才、趙英、謝紅衛、肖方竹 |
公共衛生學院 |
一等獎 |
|
11 |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實踐 |
戈玲玲、李廣偉、劉朝晖、肖庚生、蔣柿紅 |
外國語學院 |
一等獎 |
|
12 |
法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探索 |
羅萬裡、歐陽愛輝、馬柳穎、代豔麗、李滿成 曾顔璋、 曾冰 |
文法學院 |
一等獎 |
|
13 |
大學生公益創業素質培養研究與實踐 |
羅成翼、曾建國、 劉鎮江、黃建美、 黎賠肆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一等獎 |
|
14 |
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為引領地方高校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
譚志剛、鄧奎、楊棟、熊曼麗、龍沖 |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一等獎 |
|
15 |
基于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三四六”漸進式工程訓練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
王湘江、楊毅、曾慶生、唐如龍、杜中 |
工程訓練中心 |
一等獎 |
|
16 |
地方本科院校教學質量保障理論與實踐研究 |
楊勇、詹晶、王莉芬、胡明明、周劍良、李玉蘭、張賽斌、蔡恒玲、肖怿、陳文波、王春燕、段瓊瑾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一等獎 |
|
17 |
以“三轉”為核心的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
何嘯峰、郭芳、李國華、何璐、伍衡山、王蓉、蔣劍紅、鄧攀 |
船山學院 |
一等獎 |
獨立學院專項 |
18 |
面向創新人才培養需求的公共物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
龔學餘、尹岚、陳鈾、李偉軍、郭萍 |
船山學院 |
一等獎 |
獨立學院專項 |
19 |
終身教育背景下護理專業成人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 |
何平平、胡麗、 萬豔平、王冬梅、 高紅 |
護理學院、附屬南華醫院 |
一等獎 |
成人教育專項 |
20 |
強化工程實踐,培養電子信息類高素質人才 |
馮軍、王彥、朱衛華、黃智偉、尹岚 |
電氣工程學院 |
二等獎 |
|
21 |
信息化實驗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
王麗君、李萌、闫仕宇、蔣方玲、趙豔輝 |
電氣工程學院 |
二等獎 |
|
22 |
生态視角下地方院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培養模式研究 |
李望秀、李華新、 劉志明、汪鳳麟、李金玲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
23 |
智慧網絡下MOOC與計算機網絡課程協同教學整合與實踐研究 |
伍大清、劉傑、丁琳、龔向堅、黃玲玲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
24 |
以化工競賽為載體探索大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新途徑 |
陽鵬飛、聶長明、王延飛、賀楚華、杜可傑 |
化學化工學院 |
二等獎 |
|
25 |
面向核工業産業鍊需求的核工程與核技術卓越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 |
屈國普、趙修良、左國平、鄭波、夏豔芳、胡創業、周超 |
核科學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
26 |
核特色的資源勘查工程專業野外實習基地建設及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 |
馮志剛、謝焱石、譚凱旋、李望平、胡楊 |
核資源工程學院 |
二等獎 |
|
27 |
基于微課的創新型大學物理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李偉軍、龔學餘 尹岚、陳鈾、彭志華 |
數理學院 |
二等獎 |
|
28 |
基于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教育“需求導向、質量驅動”教學改革與實踐 |
田英、李忠玉、梁瑜、李素雲、桂慶軍、張新華、唐志晗 |
醫學院 |
二等獎 |
|
29 |
護理專業“愛心天使”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
蘇銀花、李健芝、 廖力、段功香、 胡芝華、吳豔平、 夏藝萍 |
護理學院 |
二等獎 |
|
30 |
廣義交互教學模式 |
張革伕、劉萌芽、 劉任東、胡朝晖、 李照、周曉東 |
經濟管理學院 |
二等獎 |
|
31 |
基于“553工程”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
劉萌芽、李照、 李萍、郭敏、汪勝春 |
經濟管理學院 |
二等獎 |
|
32 |
英語專業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四維一體”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陳欣、戈玲玲、李莉、盧佳、肖庚生 |
外國語學院 |
二等獎 |
|
33 |
高校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的認知機制創新研究 |
唐圓夢、譚麗娟、朱芊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二等獎 |
|
34 |
創特色•強體質•益終身——大學體育課内外一體化的改革與實踐 |
戴虧秀、高雲、劉烜華、宋海燕、鄧奎 |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二等獎 |
|
35 |
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構建特色化大學體育課程體系理論與實踐 |
楊棟、鄒衛國、戴虧秀、劉烜華 |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二等獎 |
|
36 |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 |
王華麗、肖國華、王宗保、梅紅霞、尹小波 |
繼續教育學院 |
二等獎 |
|
37 |
基于“教學相長”理念的高校軍事課教學“三位一體”模式構建 |
劉鎮江、劉振中、蔣福明、陳熙、溫雪松 |
軍事教研室 |
二等獎 |
|
38 |
卓越導向、以賽促教——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優化與實踐 |
王文軍、賀軍、吳潔、唐正午、楊馮睿 |
第一臨床學院 |
二等獎 |
|
39 |
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師與卓越醫生教育培養保障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龍雙漣、蔡恒玲、劉澤華、李蒲姣 |
教務處 |
二等獎 |
|
40 |
地方高校大學生多元就業創業教育體系的建構與應用 |
彭仲生、羅築華、王豔萍、李超、唐秋紅 |
招生就業處 |
二等獎 |
|
41 |
基于電子信息卓越工程師的嵌入式系統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研究 |
李月華、王旭東、 吳榮燕、朱衛華、 黃智偉 |
電氣工程學院 |
三等獎 |
|
42 |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和研究 |
黃國玉、鄧賢君、 陳文波、曾玖貞 |
電氣工程學院 |
三等獎 |
|
43 |
以提升就業能力為導向的通信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 |
鄧賢君、黃國玉、王明華、曾玖貞、王彥、黃智偉 |
電氣工程學院 |
三等獎 |
|
44 |
基于“卓越計劃”的軟件工程專業校内實訓基地建設研究 |
闫仕宇、李萌、劉立、劉征海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
45 |
程序設計類課程多維評價方法研究 |
李曉昀、餘穎、歐陽純萍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
46 |
以實踐為導向的數字媒體技術導論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與實踐 |
李金玲、李望秀、李麗華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
47 |
寬口徑下提升我校土木工程專業(道路與橋梁工程方向)本科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的改革與探索 |
易靈芝、伍衡山、李子龍、伍瓊芳 |
城市建設學院 |
三等獎 |
|
48 |
地方高校研究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探索 |
楊金輝、羅清海、 周書葵、曾志偉、樊 華 |
城市建設學院 |
三等獎 |
|
49 |
“核反應堆安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
李小華、于濤、左國平、湯淩志 |
核科學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
50 |
基于精品課程建設的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
劉永、桂榮、李春光、賀桂成、張志軍、楊雨山、蒲成志 |
核資源工程學院 |
三等獎 |
|
51 |
“三大構成”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 |
張曼華、明蘭、周君、唐衛東、黃信初 |
設計與藝術學院 |
三等獎 |
|
52 |
“三位一體,多元融合” ——臨床技能學精品課程轉型與升級的創新與實踐 |
李熠、遊詠、 桂慶軍、唐志晗、張新華 |
醫學院 |
三等獎 |
|
53 |
基于網絡平台的病理學雙語教學與實踐的研究 |
肖國華、劉芳、彭波、劉小敏、唐運蓮 |
醫學院 |
三等獎 |
|
54 |
卓越醫師臨床診斷技能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實踐 |
謝娟、尹凱、 李熠、遊詠、 沈元瓊 |
醫學院 |
三等獎 |
|
55 |
以野外實習為契機、人才培養方案為主線,大力加強生物科學類本科生野外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 |
劉俊、胡勁松、朱允華、彭翠英 |
藥學與生物科學學院 |
三等獎 |
|
56 |
普通高校藥學專業“三級平台”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
劉運美、鄭興、郭玉、姚旭、 唐國濤 |
藥學與生物科學學院 |
三等獎 |
|
57 |
信息化環境下護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王蓉、 段功香、 曾谷清、 趙紅 、曾穎 |
護理學院 |
三等獎 |
|
58 |
大學英語學習者自主性與探究意識的培養 |
陳偉蓮、劉葉琳、李瓊、楊瓊、 歐陽輝 |
外國語學院 |
三等獎 |
|
59 |
英語專業四級考試後效與基礎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改革研究 |
陳豔君、劉怡君、段紅萍 |
外國語學院 |
三等獎 |
|
60 |
現代文明因素對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健身行為的影響機制及研究 |
劉軍、周欣、黃誠、高欣、陳傑 |
2003网站太阳集团 |
三等獎 |
|
61 |
地方高校留學生教育管理改革探索與實踐 |
左建宏、李玉瓊、佘雅、曹甯、王麗群、黃波 |
國際學院 |
三等獎 |
|